近日,记者走访宁夏、广西、新疆、云南、江西等地,发现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与城镇的差距越来越小,但缺少信息化人才造成了新的城乡“数字鸿沟”、农村电商发展限制。基层干部建议强化地方产业优势,提高电商培训针对性,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同时,积极对接国外专业电商团队,盘活农村商品市场,拓展销售渠道。
网络人才短缺。
2021年8月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建制村光纤和4G网络占比超过99%,农村通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记者发现,各地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不少地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但由于农村善用网络的人才短缺,大量村级电商服务点建成后却无人使用或管理不善,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是发展的致命问题农村电商”宁夏西吉县工商信息局副局长郭强表示,由于中青年外出务工,留守农民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电商服务点建成后,将面临无人经营或人才流失的困境。目前,蓟县2015年建成的首批村级电商服务点有43%处于关闭状态。蓟县正在对原有站点进行合并活化,重点打造120个村级服务点作为区域节点,辐射全县各村。
记者在江西某村看到,建成的电商服务站点已经成为村民购物的食堂。村党支部书记说,村民主要种植橘子和槟榔、芋头,当地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善。但村民没有在网上开店的经验,村里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靠经销商上门采购和农民自卖。
一些偏远地区的县也面临着人才困境,尤其是营销、网络主播、包装设计等人才的短缺。灵山天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电商团队有近50人,但大部分都是中专或大专学历。“团队目前.缺的是能适应互联网,为公司提供..产品创意的电商运营人才。”该公司总经理卢麒元说。
高端人才难引进,本土人才孵化慢。
由于部分地区还没有形成满足电商需求的产业基础,刚性吸引力不强,加上农民教育水平低、电商培训“撒辣椒面”等原因,农村电商人才无法引进、无法留住、难以培养。
首先,产业化程度低,电商利润率小。云南部分县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地农特产品种类虽多,但产品不集中、产量不高、品牌不响亮,电商发展产业基础薄弱,难以吸引人才。目前很多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主要提供收发快递、支付话费、存取款等便民服务。有的村庄人口稀少或地处偏远,业务量少,日常经营难以为继,留不住人。
其次,电商运营门槛高,培训效果不好。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电商培训理论性较强,不适合农民,难以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新疆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负责人整体文化程度较低,每年组织的电商培训虽然参加人数较多,但效果不太好。记者走访了云南省多个地方,了解到一些地方积极开展电商培训,孵化本土人才,但效果并不好。部分县区孵化人才数量不足10人,带动效应不明显。
三是农村刚性吸引力不强,人才流失严重。虽然各地出台了很多吸引人才的政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仍然不足,人才下沉的意愿不强。“有些年轻人宁愿在大城市洗碗,也不愿在农村发展。他们认为他们要去‘更低的地方’。”郭强说。有时候,县区下大力气培养人才,部分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前景和生活环境,流向发达城市的电商公司也没能服务当地乡村。
强化产业优势“引凤”用“外援”激活市场
基层建言献策,提高培训精准度,吸引和培养本地电商人才。同时,鼓励基层与发达地区专业电商团队合作,拓展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推出农村电商区域品牌。云南省西盟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认为,要下大力气强化产业优势,有东西卖才能形成人才吸引力。建议在县或乡镇选择一至三种品质优良、产量大、具有地方代表性的产品,加强精深加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农村电商区域品牌售罄。同时将农村电商服务站打造成综合服务站,叠加多项便民业务,适当增加偏远地区补贴,增加收入稳定人心。
二是增强培训针对性,孵化各类电商新农。卢麒元认为,与淘宝等传统电商相比,现在新兴的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社区电商的门槛相对较低,更容易上手,可以针对农民加强这方面的实操培训。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Abdul Weili Maihepura建议,对于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合作社社员等。,要充分发挥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作用,加强实践技能培训或提供相关服务,帮助解决创业初期网店注册、产品包装、摄影艺术等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培养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
三是与专业团队合作,扩大农产品销售。宁夏固原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四级调研员赵满芬建议,可以搭建平台,灵活引进外地现有的专业电商企业和团队,将农产品电商的销售和运营外包出去。“2021年,固原探索引进100个电商团队、100多个村举办电商大赛,短短一个月电商销售额就达到750多万元。”赵曼芬说。
(——文章来源于新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宁夏影视表演培训的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