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 助力一大批技师、工艺师、制造工程师快速成长

所属分类:时事聚焦    发布时间: 2022-01-10    作者:宁夏编导艺考培训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前不久,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股份)9个部门的业务..对112名学生进行了面试,98%的学生被各部门“抢购”,提前拿到了录用通知书。这批学生由歌尔股份现代理工学院联合培养,与5所大学合作。首批学员来自模具设计、工艺技术、工装设计、生产设备四个方向,精准匹配企业的就业需求。

2021年全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公布,歌尔股份位列其中。这家创新型制造企业经过多年探索,让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找到了一条新路。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帮助大量技术人员、工匠和制造工程师快速成长。

“振幅:声压距声流的.大距离;音带:300-3000Hz”……歌尔股份贴片维修技师李焕玲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工整地记录着声学的基本原理。这个“00后”女孩从小就对电子设备感兴趣:“有的设备已经修好调试好了,挺有成就感的。我能做男生能做的事!”

2020年,李焕玲毕业于潍坊某地方职业技术学院,与近200名同学一起加入了歌尔股份。和很多同龄人相比,她的职业道路更加清晰。“..年,我会在学校学习。第二年,我将在“手工制作班”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第三年,我就能在企业实习了。”特别让李焕玲印象深刻的是“匠造班”中的教材、案例、讲师、设备都离生产线非常近。“老师讲课本上的知识点,比如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功能,可以马上在旁边的机器上操作,这让他印象更深刻。”

“匠造班” Yes 歌尔股份与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培养的新型班集体是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模式。“匠造班”中的讲师大多来自企业,有着丰富的商业实践经验,能体会到“所学即所用”。此外,歌尔股份与学校联合开发了一系列理论联系实际的实用新教材,学习内容与行业、市场高度契合。

来到公司后,李焕玲凭借自己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要独立了。现在,她独自负责几条生产线的现场维护。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她还在努力钻研技术,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达到一定阶段后,能够“跨界”挑战工程师岗位。

歌尔股份作为一家规模化、生产密集型的高科技公司,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歌尔股份通过与高校、技工院校联合举办技工院校,“匠造班”等,成功开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全新培养模式。

自2018年起,歌尔股份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合作。,并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标准开发了近40门实践课程,结合制造现场6000多个特色知识点,实现了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的衔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

该模式创建以来,已有402人进入生产岗位,其中216人获得本科待遇,70人获得硕士待遇,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2021年以来,歌尔股份还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潍坊学院、滨州学院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创新“2+1+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完成一体化本科课程开发。

“除了R&D,我们还有很多制造流程。随着产品复杂性和自动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歌尔股份董事长蒋斌表示,“只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尽快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企业才能在整个产业链上拥有话语权。”

差异化发展渠道和个性化成长路径

建立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晋升机制。

“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激烈,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提供的很多关键岗位的磨炼,让我在很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成长。”作为歌尔股份 a零部件业务单元的负责人,王斌于2006年来到这家公司,他的职业角色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

王斌大学主修电子信息工程。来到公司后,他首先被分配到扬声器业务部,他..次接触到产品技术。2007年前后,消费电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品设计和材料越来越复杂,对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时,歌尔股份给了王斌这些大学生一个转化为产品研发的机会。王斌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R&D系。“记得..次画画,师傅让我来回换了13次。我花了很大力气才算出尺寸标注要用多大的字体。”毫不气馁,王斌逐渐从助理工程师变成独立项目负责人,成为R&D工程师,后来成为R&D主管。

正如R&D做得很好一样,王斌也面临着另一个挑战。2010年,他承担了产品工艺升级的重担。“回到现阶段的流程,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流程组装。过去,R&D一马当先,科技紧随其后。后来我发现工艺技术和产品规格也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特别是对于制造业。”如今,王斌带领着一个数千人的庞大团队。在他看来,“并不是公司看重我的能力,而是公司一直在为我们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发展平台,吸引我们一直在这里成长。”

歌尔股份正是通过打造差异化的发展渠道和个性化的成长路径,建立了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晋升的机制。

“很多人刚开始来企业,有的可能只是出于对电子产品和技术的热爱。在日常的工作和培训中,慢慢接触到各种电声学知识,包括与供应商和客户沟通,参加各种展览和学习,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歌尔股份高级副总裁高晓光表示,为了紧跟前沿,歌尔股份我们经常从高校聘请..教师授课,并与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工程硕士班,为员工提供深造机会。

技能培训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项目牵引。高晓光介绍:“对于一个大的产品项目,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小的部分,适合一些经验较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它们往往是新产品和新项目,不会重复旧产品,通常有1到2年的周期。项目完成后,人才基本都会成长起来。”

人才集聚效应形成创新优势。

现有工程技术人员12000多人,专职R&D人员6000多人,每年招收大学生近1000人。

歌尔股份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生产电子元器件的小型配套工厂,到转向传感器、智能穿戴等各种智能硬件的自主创新,一步步成长为..的高科技企业,已申请..2万余项,其中发明..1.2万余项,PCT国际..3000余项。拥有8个省级以上R&D平台,建成4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连续6年荣获中国电子元器件R&D实力百强榜。

歌尔股份目前工程技术人员12000余人,其中全职R&D人员6000余人,每年招聘大学生近1000人.....依托人才集聚效应,形成创新优势,企业在多个细分领域占据..地位。

“消费电子制造业竞争激烈,如果不是..、第二,没有核心竞争力很难生存。”因此,蒋斌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有着长远的布局。早在2004年,企业就开始谋划从驻极体麦克风向MEMS麦克风的过渡。蒋斌曾多次与一位中国科学院毕业的博士交流,并向他伸出橄榄枝。蒋斌答应为他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特殊的R&D装备和团队。当时医生不想离开北京,所以蒋斌特意批准他可以一个人在北京工作,从事远程研发。

心切的歌尔股份终于打动了医生,一家人搬到了歌尔股份所在的潍坊,成为这家企业引进的..位医生。十年来,他带领团队承担国家和省重大项目16项,研发“集成硅麦克风”......,累计产值120亿元。主持项目“高性能传感器及集成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凭借歌尔股份打造全球..的微电子研发集群,这位博士也成为了新一代电声器件研发的领军人物。

“我们始终坚持用..的人才,提供..的产品,服务..的客户。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蒋斌承认,就电子信息产业而言,歌尔股份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企业相比,吸引人才并不占优势。他为此想了很多办法。在提供人才快速发展平台的基础上,除了提供有吸引力的薪资待遇和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外,我们还提供住房满足人才的刚需需求,建设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努力解决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R&D创新是企业保持卓越和..的动力。”蒋斌表示,歌尔股份每年将其销售收入的6%至8%投资于R&D,并在中国和海外设立了R&D中心,形成了以声光为主要技术方向的R&D和创新能力。“我们现在已经打下了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基础,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建立更加完备的人才体系。”蒋斌说。

(——文章来源于人民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宁夏编导艺考培训的小编删除)

yam
点击提交